成都丧葬习俗之哭丧出殡时的哭丧是整个治丧活动中哭丧的高潮,孝男孝女的哭声要惊魂动魄,否则即被视为不孝,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因此,为了求得孝的美名,有的人不惜花钱请人哭丧。成都地区民间的哭丧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散哭 散哭的特点是:“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哭什么,没有限制,其内容多是倾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历数死者对自己的好处,自责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对不住死者的地方,悲叹自己的苦难身世,表示愿陪伴死者前往黄泉等等。这些内容有的的确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也有的是掩人耳目的虚伪做作。散哭的对象一般是以哭丈夫、哭妻子、哭爹娘、哭公婆、哭旁系亲属以及由自己抚养大的后辈为主。 二是套头 套头则有内容的限制,主要有“十月怀胎"、“报娘恩"“十二个寻娘"、“十二月花名"、“十苦恼"、“十二只药方"等。“十月怀胎"“报娘恩"和“十二个寻娘"专用于哭娘,“十二月花名”主要哭与自己关系不很密切的死者,如哭寄娘,哭舅妈等,“十苦恼"则不分对象都可用,“十二只药方”则是针对久病而亡之人而哭。 三是唱经 “经是结合丧葬仪式而唱的,病人断气,由女儿或媳妇哭唱“断气经”;替死者穿衣鞋时,由女丿L或媳妇哭唱“买衣经"、“着衣经”、“寿鞋经"。哭时眼泪不能掉在死者身上,据说,如果眼泪掉在死者身上就会导致尸体变成僵尸,不腐烂,或者认为被阎罗王看见死者身上有泪痕,就会将其拒之门外,使死者在阴间无安身之处,受无边之苦。如果死者为女性,女儿还须给母亲哭唱“梳头歌";给死者戴帽子时,女丿L或媳妇要哭唱“帽儿经";盖棺后,女儿或媳妇哭唱“寿材经"、“热材经";出殡这一天的清晨,由长房媳妇哭“开大门”,所谓开大门,又叫“开地狱门"或称“开十八扇地狱门"。人们认为,人死了要打入阴司十八层地狱,不哭“开大门“,死者要陷地狱,在阴间受秘懦、佛、道三教合一的民间丧葬习俗。 出殡,女丿L媳妇哭唱“出材经";将死者送到墓地回到家后,有人去楼空之感,故又哭唱“床祀经";烧灵屋时哭唱“亭子经";设“灵台”时,媳妇或女丿L哭唱“灵台经"。 在民间也有“不准哭"的习俗。认为号啕大哭,会使亡者的灵魂不得安宁,而难断凡缘不能升天。因此,亲人亡故后,只能将悲痛深深地埋在心里,即使按捺不住,也只能哽咽,并且还不能出声。 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丧歌的哭唱,多是妇女来完成的,这与妇女的地位,妇女在失去亲人后的心理状态以及妇女在治丧活动中的作用等方面有关。
文章分类:
成都丧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