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农村殡葬改革对火化率和公益性公墓建设进行考核出生于1988年的王萌萌是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也是出席(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安徽代表团112名代表里年龄最小的代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带来了《关于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建立公益性公墓的建议》。 “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深入,建设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宜居小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王萌萌告诉澎湃网,目前我国农村沿路、沿河、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区等坟冢乱埋滥葬现象比较普遍,破坏了生态环境,浪费土地资源,增加了管理成本。另外,每年因为乱葬而造成的环境脏乱、山林防火、征地补偿等问题,也为基层政府管理带来了大压力。对此,她结合自己的调研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要科学规划布局,并明确选址要求。”王萌萌认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应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有关部门要进行实地勘察测量,对墓穴占地面积、使用年限做出全面规划,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死有所葬’。” 其次,要在财政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她建议将公益性公墓纳入民生工程,或出台政策根据建设规模适当给予补助,还可选取部分示范村居进行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农村散埋乱葬现象由来已久,移风易俗也需要善治智慧。王萌萌认为应充分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并完善奖惩机制。她建议,镇街每年应结合火化率、公益性公墓建设等丧葬工作,对村居红白理事会工作成效进行评议考核,给予相应表彰奖励或要求批评整改。此外,还要制定移风易俗奖补政策,对符合规定、丧事简办的村,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奖励,稳妥有序推进散埋乱葬治理。 “以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营造乡村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从而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倡导形成厚养薄葬的新风,对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王萌萌说。 上一篇安放骨灰盒时注意禁忌
下一篇立碑中的文化习俗
文章分类:
殡葬头条
|